环保,一个让地方政府爱恨纠结的话题
点击次数:2531
发布时间:2014-03-22
近两年来,雾霾天气对于北方人来讲,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。政府会议、各大媒体、百姓话题几乎都会提及雾霾。有关雾霾的文章更是连篇累牍。其实,这只是看得见的污染,只不过因为挡住了视线,人们才开始正视,才开始关注。对于比雾霾更严重的危害,人们还没有警觉,他们像一只作势欲扑的老虎,时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。
“环保”一词,也是近几年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。对于污染,人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天变的灰蒙蒙的,河变得臭烘烘的,就连空气也带有一种有质感的腥臭。患癌症的人多啦,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,牛羊不孕、鱼虾绝迹。所以,开始呼吁加强治理。各级政府也信誓旦旦,大有与污染势不两立之势。
但是,几年过去了,污染非但没有减轻,反倒愈演愈烈,终于在今年的二月份,让我们的首都人民痛快淋漓的体验了雾都的生活状态。我们的网民非常有才,建议政府把: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标语直接改为“喂人民服雾”。这种黑色幽默里包含了多少的失望、悲愤和无奈?
对于污染,我们并非束手无策,也并非像地震、海啸一样不可预测。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住。可是,为什么就是不见成效,反而不断加剧呢?很关键的一点,地方政府的官员不作为,也不想作为。
上世纪90年代末,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意识到,污染企业会给当地的民生和发展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。所以,关停了很多污染企业,例如造纸和电镀业。一些对水资源依赖较重的大型污染企业纷纷与内地政府洽谈落地。内地政府官员为政绩考虑,通过各种欺瞒手段,为污染企业落户本地开绿灯。甚至在征地过程中充当了污染企业的打手。随着企业的发展,上交给地方政府财政的利税让政府对他们难以割舍。一些职能部门的官员,利用职权便利,向企业销售六价铬钝化剂之类的高毒性产品,导致更为环保的三价铬和无铬钝化剂无法推广。为了应对上级的环保检查,他们给企业通风报信,帮助企业逃避检查。
面对越来越高的治污呼声,政府官员是进退维谷,难以取舍。既得的利益和百姓的小命需要进一步权衡。但是,这种权衡不会给他多少时间的,治污减排势在必行。纠结也好,无奈也罢,谁也阻挡不住。